Friday, November 15, 2013

三个明星偶像的对比

我本人对这篇文章非常的喜欢,原文来源于rfa http://goo.gl/6h4vfA

最近中国体坛三个顶级明星都传出新闻,奥运自由泳金牌得主、世界纪录保持者孙杨无证驾驶被拘留7天,国家游泳中心责令他暂时停赛、停训、停止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前跨栏世界冠军刘翔恢复训练,教练说如果练不出来就选择退役。至于网球明星李娜则闯进世界排名第三,刷新亚洲人最高排名的历史记录。将这三位明星的命运轨迹作对比,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孙杨和刘翔都是"举国体制"这个中国模式的宠儿和骄子,他们的金牌是无数纳税人的血汗钱堆起来的。讽刺的是,中国纳税人没有全民医疗,甚至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品。而这正是中国模式加害于他们的。

但从强国梦的声威符号这个意义上,孙杨和刘翔的确很成功。他们依靠体制取得成功,光荣首先归功于党和国家,个人也得到了无上的恩宠和赏赐。只不过他们不能忤逆体制,比如刘翔在京奥和伦敦奥运上的拙劣表演,明知自己不能出赛,却硬著头皮演一出独角戏,这就是依从国家指令的结果,特别是京奥那一幕,因为事关党国的颜面和巨大的商业利益。刘翔哪怕心存抵触,也只能乖乖扮演这个角色,他从来没有反抗过这个体制。

孙杨就不一样了,他的文化和心智水准都有严重欠缺,加上青春叛逆期,他多次违规违纪,和体制发生诸多冲突。这个体制对超级明星不是没有格外迁就和恩宠,但不能容许孙杨成为反抗的符号象征,如果这个叛逆符号的意义被放大,其危害性将超过奥运金牌和世界纪录的强国符号的意义。这就是孙杨被处分的深层背景。孙杨自己除了心智问题,是他除了反抗这个体制,却又要处处享受这个体制恩赐给他的名声、金钱、利益和种种特权。因此他那"问题青年"的行为,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同情。他的成绩和缺失,其实都是这个体制造就的。

至于李娜就和刘翔、孙杨更不一样了,她曾经是"举国体制"尝试打造的金牌机器,问题是这个罔顾全民体育而专注尖子培养的举国体制不是万能的,中国足球堪称最失败的例子,同样在网球尖子的培养上也不成功。曾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夺冠的李娜,之后毫无作为,世界排位徘徊在二百名之后,她认定是体制悲剧,就直率抨击:"教练制定训练计划,却要许多球员适应它,如果适应了才能出头,不适应就甚么都没有。"李娜这句话几乎可以适用于这个体制的一切领域。

早在10多年前,年轻的李娜就决然退出国家体育总局这个官方体制,自己放"单飞"聘请教练和签赞助商。她还极不客气地扔下一句话:"你们这些领导和教练让我出成绩,不就是要升官发财分房子吗?"和孙杨的孩子气的小打小闹不同,李娜才是反抗体制的真正象征。

李娜有个性而且有思想的警句还包括"不要说我为国争光,我是为自己"。她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夺冠,被国内记者问到:"这是不是一次中国的胜利?" 李娜答:"中国?是不是有点大?今天算是我梦想成真的一天,但如果说是中国的胜利,有点太过了,太大了,我承受不起。"

这种言论当然不能被党国体制接受,伦敦奥运时一个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后首先感谢父母,还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官员的指责,教训他应该先感谢党和国家。体制外的运动员李娜就更不受官员喜欢。主管网球的孙晋芳就斥责李娜"思想水平不高,道德素养和责任感、使命感差,以她的素质不可能代表中国"。

李娜夺冠没有感谢党和国家,反过来是国家应该感谢她,就像美国传奇"飞鱼"菲尔普斯在京奥狂破纪录狂摘金牌,小布什代表美国衷心感谢他一样。李娜说:"不要说我为国争光,我是为自己。" 这令人想起胡适的名言:争你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的权利,就是为国家争权利。换言之,李娜争取自己的光荣,就是为国家争光荣。她的个人成就和对体制的批评,成了国家改革和进步的推动力。赵连海为结石宝宝争公道,就是为国家争公道;天安门母亲为殉难的儿女追讨正义,就是为国家争正义。没有他们,这个国家不可能进步。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纽约时报全文报道摩根大通与温家宝女儿曾有商业往来

纽约时报,的确是一家有责任心的国际大报。尽管在中国大陆因为去年10月发了温家敛财的事情已经被封锁,并且因为再发这种文章,可能会导致驻华办公室都会被迫关闭,但是还是发表了,这的确显示出国际大报的风范,这与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彭博通讯社自我审查不发相关不利中国文章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下是纽约时报的全文:

为了提高在中国的地位,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找到了一家看似无名的咨询公司。它的主管当时32岁,名为常丽丽(Lily Chang)。
按照合同,常丽丽的公司每月从摩根大通那里收取7.5万美元(当时约合60万元人民币)。公司似乎只有两名员工,而且表面看来,常丽丽缺乏为摩根大通打开生意大门所需的影响力与公众知名度。
不过,摩根大通驻香港的高层,以及其他一些大公司的部分高管知道,"常丽丽"并不是她的真名,而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唯一的女儿温如春的化名。经济与金融领域就处于温家宝的管控之下。
与温如春建立联系的同一时期,摩根大通还投资了与温家有关的一些公司。摩根大通与温如春的联系之前并未见诸报端。《纽约时报》查看的机密文件、中国的公开记录,以及与知情人士的访谈显示,这层关系指向了在中国积累影响力的一种总体策略:聘用统治中国的权贵人士的亲属。
温家的影响力并不限于政治层面。温如春的父亲在1998年成为副总理,由此进入了中国统治阶层的核心。《纽约时报》2012年的调查性报道揭示出,通过一系列合作关系和投资平台,温家从那时起聚敛了大量隐秘财富。
相关文件与访谈显示,纽约当局正在调查摩根大通在更大范围内的贿赂问题,即该行是否曾以合同和工作为筹码交换与中国国有企业的生意往来。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摩根大通与温如春的关系正受到当局的审视。该公司正与检察部门合作,也在进行自身的内部审核,但尚未受到任何行为不端的指控。温如春的化名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许可。
美国当局的调查起初审视的是摩根大通的两个聘用决定,其中一人是中国铁路部门高官的女儿,另一名男性的父亲则曾是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高官,目前是一家国有金融集团的董事长。摩根大通与现年40岁的温如春的咨询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表明,该行的聘用行为也触及了中国政治权力的最高层。她的父亲从2003年到今年初担任总理,母亲也是一名政府官员,负责监管中国的珠宝玉石行业。在线数据库中国名人录(China Vitae)显示,从2006年起,温如春的丈夫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职。
温如春的咨询公司名为Fullmark Consultants。摩根大通的这单生意利润相当丰厚。尽管香港的许多投资银行业人士的年薪可达25万美元,但记录显示,2006年到2008年间,摩根大通向她的公司每年支付90万美元,共计180万美元。
摩根大通似乎也从这一关系中获得了好处。在给该行的机密信件中,Fullmark宣称为其"进行引介,并拿到了"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生意。中铁是为中国政府修建铁路的建筑公司。2007年,中国中铁首次公开发行,募集了约50亿美元,而摩根大通就是承销商之一。
目前尚不清楚温如春的父亲温家宝是否在这笔交易中发挥了作用。不过,身为总理,他要为国有企业及其监管机构承担最终责任。
本报多次联络温如春及温家其他成员未果。
摩根大通的发言人表示无可奉告。在之前的监管备案中,该行披露,美国当局正在调查"公司在亚太地区与某些客户的生意往来,以及公司涉及的咨询活动"。
摩根大通纽约总部的高管们看起来没有参与与Fullmark进行生意往来的决定,该决定似乎是香港的高管们作出的。《纽约时报》研究过的文件没有显示该银行雇佣中国官员子女的决定,与其获得令人觊觎的商业交易的能力之间有任何确凿的联系,有关部门可能需要找到这个联系才能证明这家银行违反了反贿赂法。
负责此次调查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和布鲁克林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United States Attorney's Office in Brooklyn)均拒绝对本案置评。
他们启动调查的依据是《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该法律禁止美国企业为了在生意中获取"不正当优势",向外国官员赠送"任何有一定价值的东西"。最近几年,SEC和司法部已经加强了对这部1977年颁布的法律的执行力度。如果一家公司的行为带有"腐败"意图,或企图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换取政府业务,就触犯了这部法律。
目前还不清楚摩根大通是否有过一份此类协议。但是根据摩根大通向有关联邦部门提供的谈话和文字记录,该银行的确曾经短暂地保存过一份文件,该文件显示,一些有背景的中国雇员与该银行与中国国有企业的交易中所获收入有关。
有关部门开启这次调查之际,摩根大通正处于艰难时期。这家银行已经受到了美国及多个海外机构的严密审视。摩根大通最近与司法部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为了结其销售有问题抵押债券一案支付了创纪录的130亿美元。作为伯纳德·L·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的主要往来银行,该公司在其案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成为调查对象。行贿调查可能要持续数年。SEC和检方已经将关注焦点扩大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包括新加坡和韩国,以调查在华尔街已司空见惯的招聘操作方面,摩根大通是否越线。
过去20年,在中国运营的华尔街银行和跨国公司曾寻求在其重大中国业务的交易中,聘请所谓的太子党成员担任雇员、顾问或合伙人。许多银行毫不避讳地谈论太子党打开门路和解读政策法规的能力。
根据对纽约和中国一些人士的采访,2006年,摩根大通设立了一个"子女项目"(Sons and Daughters),目的是对这类雇佣行为进行更好的管理。但是这家银行提交给调查人员的文件显示,对于来自中国显赫家庭的申请者,他们的录用标准没那么严格。
一些专家说,中国统治精英的子女在海外学习或旅行期间有时会使用政府批准的假名,以保护隐私。温如春上学和工作期间都使用了这个假名。根据政府记录,温如春有两个身份证,出生日期相同,姓名为温如春的身份证是北京签发的,另一个是中国东北城市大连签发的,名字为常丽丽。
根据公共机构和学校的记录,温如春在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攻读MBA时使用了常丽丽这个名字。温如春1998年从那里毕业。她在特朗普公馆(Trump Place)——曼哈顿俯瞰哈德逊河的豪华公寓居住时,使用的也是这个名字。
就像其他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子女一样,温如春受到了华尔街的追捧。监管机构的记录显示,在取得MBA学位后,她曾以常丽丽的名字先后任职于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此外,她还在几家私营公司持有股份。
温如春为摩根大通所做的工作与她的公司Fullmark有关。根据《纽约时报》研读过的文件,Fullmark的办公地点是东方广场C2座九层。东方广场是一处位于北京市中心的高端商业写字楼群。
公司披露文件显示,过去十年里,这个地址还有过其他受温家控制或与温家有关联的私有公司。这些公司中,有些在百度和平安保险间接持有股份,前者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后者是金融服务业巨头。
一位名叫张玉宏的女士,似乎是温如春在Fullmark的合伙人,也是摩根大通咨询协议的签字者之一。张玉宏是温家的老朋友,也是其商业伙伴,她曾一度在平安保险间接持有大量个人股份,还曾帮助控制温家在其他行业的资产,包括钻石和珠宝企业。
外界对于Fullmark公司及该公司的其他客户知之甚少。但对合同有所了解的人士透露,摩根大通在2006年聘请这家咨询公司时,它至少已经与一家别的大型金融机构有过合作。
摩根大通与Fullmark的合同要求它为摩根大通在中国"提升业务活动和地位"。Fullmark发给摩根大通的信件显示,这家咨询公司有三项主要任务。首先是帮助摩根大通在中国中铁(China Railway)上市的交易中取得承销业务,该公司还建议摩根大通与一家中国证券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同时还会就"中国大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咨询。
这封信件没有日期,但几乎可以肯定是在合同刚刚过期时发给摩根大通的。信中表示,Fullmark已经"无意继续提供咨询服务",理由是"个人原因",信上有常丽丽和张玉宏的签名。
在Fullmark提供咨询服务的两年期间,摩根大通的高管和一系列与温如春及其家人紧密相关的公司达成了交易。像其他大型银行一样,摩根大通也在新天域资本(New Horizon Capital)持有股份。新天域是她的哥哥温云松参与创办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摩根大通还将客户的资金投资到了平安保险,并为这家大型企业提供顾问服务。今天,摩根大通代表其客户共持有价值近10亿美元的平安股份。摩根大通代表其客户作出初始投资时,温家通过一系列中国投资实体组成的复杂网络,在平安保险秘密持有大量股份,《纽约时报》查阅的公司披露文件显示,这些股份在2007年价值超过20亿美元。
摩根大通还在2009年取得了为北京金隅(BBMG)的首次公开发行进行承销的业务,北京金隅是中国最大的建材企业之一。该公司最大的股东中包括温如春的兄长创办的私募公司新天域资本,以及北京泰鸿,后者是由温家长期的商业伙伴控制的投资实体。一份披露文件显示,在北京金隅上市、股价上涨之后,温如春成了北京泰鸿最大的股东。
《纽约时报》查阅的文件并没有显示,温如春充当中间人,在摩根大通和那些与她的家庭相关的企业之间,安排了交易或投资。也并不清楚摩根大通的员工是否知道温如春的家人与某些企业之间存在关联,因为温家常常通过鲜为人知的投资实体在企业秘密持股。
温如春还与Fullmark的文件保持了一定距离。她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合同上,不过在终止与摩根大通的合作关系的那封信函中,她的确签名了。
这封信是在金融危机那段时间发出的,信中以乐观的口吻写道,"我们希望摩根大通能够抓住机遇,在金融危机中成为赢家。"

转载自 nytimes 
http://goo.gl/El1XJo





纽约时报:摩根大通曾秘密雇佣温家宝女儿温如春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曾经秘密雇佣前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女儿温如春。

在纽约时报星期四发表这篇报道之际,美国政府正在调查摩根大通是否雇佣中国高官子女帮助该银行赢得利润丰厚的在华业务。

纽约时报报道说,摩根大通从2006年至2008年期间曾向温如春掌管的企业支付了180万美元。当时温家宝担任中国总理职务,而温如春使用化名"Lily Chang"。

摩根大通迄今未被指控有不当行为。但纽约时报说,摩根大通驻香港高管了解温如春的真实身份,而且看来获益于她的很多关系。

摩根大通拒绝对纽约时报的报道发表评论。中国和美国政府也没有对该报道做出反应。这篇报道是根据一些机密文件、中国的公开记录以及对知情官员的采访撰写的。 









彭博用特殊编辑代码自我屏蔽涉华敏感报道

它的名称是204编码。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雇员说,他们的编辑会把编码附加到一些文章中,以确保文章不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彭博财经数据和新闻终端上。这个鲜为外人所知的系统已经运作了两年多,彭博经常使用这个系统,旨在确保涉及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远离可能会被触怒的中国权贵的视野。
这种编码只是彭博应付一个棘手问题的对策之一,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对外国新闻机构在华运作的控制。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在中国销售的终端既刊登财经数据,又刊登新闻报道,这一事实意味着它不仅是一个新闻收集机构,也是一个新闻传播机构。这让彭博与中国政府和共产党的关系变得尤为复杂。彭博资讯公司是彭博新闻社的母公司,也是全球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的新闻机构之一。
中国政府密切监视着财经数据终端的使用,这是一个由彭博和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所主宰的市场,过去20年里,这个市场在中国一直承受着政治和商业上的压力。
就全球范围而言,彭博的终端是总公司主要的创收利器,彭博总公司还经营着一家网站和一个电视网络。在中国,彭博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方式,依靠终端而不是其他平台来传播新闻,这一点解释了204编码的存在。
一名雇员说,"许多人都为编码辩护,说这不是自我审查。我不赞同他们的观点。"
彭博的发言人崔普特(Ty Trippet)拒绝置评。
上周出现的新闻报道称彭博弃用了其他一些关于中国的文章,在此之前,编码系统早已投入使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援引未具名彭博雇员的话说,彭博新闻社的资深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暗示,他决定不刊登香港记者采写的两篇调查性报道,这两篇文章分析了中国富豪、政治领导人家族和外国银行之间的关系。《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和台湾壹传媒动画(Next Media Animation)也独立报道了同一事件的细节。
雇员们说,10月29日和四名驻港记者举行电话会议时,温以乐为他扣下其中一篇报道的决定做出了辩解,他提出,如果文章刊出,彭博会被逐出中国。
温以乐在上周五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来自香港的两篇报道"还在,没有被弃置不用"。他拒绝对前述电话会议置评。
2012年6月,彭博刊登了一篇调查性报道,内容与共产党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家族财富有关,激怒了共产党。彭博在中国的终端订制服务销售由此有所放缓,该服务的订制年费超过2万美元(约合12.18万元人民币)。中国官员勒令一些国有企业不得订制彭博的服务,明显是为了报复。自此之后,彭博网站在中国服务器上遭到了屏蔽,其在大陆的新闻分社一直无法为新记者申请到居留签证。
在中国的终端服务销售据信只占彭博全球收入的一小部分,但公司希望提高这一比例。彭博还担忧,自己可能无法为一些全球订户维系在中国收集新闻和财经信息的能力,这些订户购买终端是为了跟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商业情况。和习家有关的文章刊出之后,彭博记者时常得不到参加中国新闻发布会的许可,他们的终端预警发布由此落在了竞争对手之后,而在这个行业,几秒之差就能决定一单交易的成败。
多年以来,彭博一直小心谨慎地对待它在中国大陆的终端上传播的新闻。2011年初,彭博的高级经理们给编辑系统添加了204编码,大约就在那时,中国官员对号召中国公民启动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的呼声感到了忧虑,尽管这场革命从未成真。编辑们通常会给关于中国政治和普通新闻的报道添加204编码,并不限于会引起轰动的调查性报道。"用得很广泛,"一个人说。雇员们表示,一些编辑为204编码进行了辩解,称中国政府只允许彭博终端刊发财经新闻和数据,不允许刊发政治文章及其他消息。
"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是在中国大陆的法律下运营的,"一名雇员说。和彭博社的其他雇员一样,因为害怕被解雇,这名雇员要求匿名。该雇员补充说,为204编码辩护的编辑称,彭博社的许可证规定,终端只能提供"被严格定义为经济新闻"的内容。
雇员们称,和汤森路透一样,彭博社也从中国获得了发布金融信息和广泛报道多种题材的正式许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放的许可证允许彭博社向终端订阅用户发送金融信息。此外,彭博社驻华记者站和记者都得到了中国外交部的认可。
因此,彭博社编辑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了符合国务院许可证给出的严格定义,是否应该让驻华记者站撰写的部分文章不出现在客户终端上。彭博社的一些内部人士称,实际上,许多加了204编码的文章都依据许可证的规定放上了终端,因为它们含有对做生意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有关政界人士及其家庭背景或金融联系的文章提供的信息可能会对终端订阅用户有用。
编辑们根据个案来使用204编码。据称,那些手握编码和发送稿件大权的人"非常活跃"。
然而,正如揭秘习近平家族财富的那篇文章带来的影响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内部规定未能让彭博社在中国远离麻烦。
路透社的几名现任或前任雇员表示,不清楚路透社的金融数据软件平台上是否有类似的操作。雇员们称,中国的全面终端计划订阅者能看到原始的金融数据,也能看到出现在路透通讯社网站上的所有文章,该网站也有中文服务。
现为香港《南华早报》(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网站编辑的前路透中文网编辑王丰表示,他前不久与路透社的前同事讨论过,是否可以给某些新闻报道加上编码,不让它们出现在路透社在中国大陆的终端上。他说,"实在说,这在路透社连可能性都没有。"
路透社女发言人巴布·伯格(Barb Burg)拒绝对此置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与外国金融数据服务机构关系紧张,这其中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商业原因。1996年,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试图控制或赶走当时的两大数据供应商路透社和道琼斯(Dow Jones),目的是垄断这项业务。(那时,彭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很小。)据企业高管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路透社和道琼斯在国际社会发起了一场游说活动,新华社被迫在1997年放弃。当时,麦健陆还是一名记者,当时是道琼斯在华业务的负责人。2006年,新华社和中国政府进行了类似的尝试,后来又再次放弃,因为美国和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起了诉讼。
麦健陆在采访中说,外国金融数据公司的确对中国有影响,也有能力与恐吓威胁作斗争,因为中国企业每一天乃至每一秒的交易都要依赖相关终端。"我觉得彭博不可能被逐出中国市场,因为他们为中国商人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服务,而中国商人也希望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他说。
他补充说,同样,尽管面临拿不到签证等威胁,通讯社手里也有一些筹码。"中国真的不希望被报道吗?"他说,"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也不得不成为新闻世界的一部分。"

转载自 nytimes 





我越来越喜欢台湾大学了!新的课程红楼梦即将上线

我才在 coursera.org 修完了台湾大学老师主讲的秦始皇,不久,另外一个文史性的课程红楼梦也即将上线了。 11月27日正式开讲。

在 coursera,也有大陆北大的老师授课,的确,真的很死板。有门计算机算法相关的,尽管视频剪辑做得很精彩,不过给我的感觉就是老师在读讲稿!实在是不想再看下去了。而台大的一个电机系老师的概率课程是非常的生动。而且每次课堂都会有10多分钟的人生探讨。这才是老师,不仅是理论知识,还与大家分享人生经验。

尽管在自然科学课程中,习题可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人文科学却不是。但是大陆要培养的人才就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教学中,都是死气沉沉。北大恐怕也正是知道如此,不敢把人文科学课程搬到网上,只放些自然科学课程。

而在我的记忆中,真正的科学家,却是多才多艺的。牛顿是神学家虔诚的信徒(大陆的教材从来不提这个),爱因斯坦拉小提琴。国外小说中描述的什么计算机数学天才呀,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而且还是这项爱好的行家。

我之前也提到过,在日本动画片小丸子里,有一集是说小丸子期末考试的成绩,美劳课(画图手工制作类),在中国大陆,绝对是副科了,学得再好,恐怕都没有用。结果小丸子得了5分,也是她唯一一个5分,却得到了妈妈大力赞扬。

学习是多方面的,不仅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分量也很重。







我希望得到更加完美的twitter投递

总的说来,发送至tumblr含有图片的稿件时,标题会变成【photo】,而原来的标题会不见了。






布隆伯格否认彭博进行自我审查


周二,纽约市长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坚称,他拥有的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没有进行自我审查,也没有因此封杀两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不过他也声称,因为市长的职责,他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过问新闻业务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一名记者的问题时,布隆伯格批评了《纽约时报》上周五刊登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报道称,彭博新闻社的编辑已经决定,不刊发可能让中国领导人受窘的两篇调查性报道。该新闻社是彭博资讯公司(
Bloomberg L.P.)的分支机构。
布隆伯格说,"彭博没有这么做;编辑们说,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纽约时报》援引一个未具名彭博新闻社雇员的话说,该社资深编辑温以乐(Matthew Winkler)提到前述文章之一时表示,"如果我们登出这篇报道,我们会被赶出中国。"《纽约时报》的文章当中还有温以乐的评论,他在评论中驳斥了以上说法,说这些文章没有被毙。
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布隆伯格援引了温以乐的回复,还为彭博新闻社进行了辩护。他说,"没人认为我们是胆小鬼,没人认为我们不愿意挺身而出,撰写符合公众利益和实事求是的报道。"
彭博新闻社的网站和《纽约时报》的网站,都因为刊发涉及中国领导人及其家族的财富的文章而被封。
根据纽约市利益冲突委员会(conflicts of interest board)的指导原则,布隆伯格的资产管理方式类似于一种保密信托。正如他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的那样,他离任之后,这种方式就没有必要了。
布隆伯格说,"我不是在为彭博资讯公司工作。我一直在避免和公司发生任何关系。明年1月1日之后,这种限制就会消失。"



Wednesday, November 13, 2013

彭博社被指自我审查其中国报道

一天傍晚,挤在香港某会议室的四名记者接到了一个电话决定。电话来自12个时区之外的纽约,打电话的是他们的老板、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的资深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他的话让这些记者感到沮丧。
耗费了他们大半年时光的调查性报道不会被刊登,该报道细述了中国顶级富豪之一和本国一些最高领导人的家族之间隐秘的财富关系。

据了解相关讨论的一些彭博员工透露,在上月末的通话中,温以乐为自己的决定辩护,把该决定比作外国新闻机构在纳粹德国治下通过自我审查维系报道能力的做法。
前述员工之一说,"他说,'如果我们登出这则报道,我们会被赶出中国。'"员工们说,不到一周之后,关于中国高官子女受雇于外国银行的一篇报道也遭封杀。
温以乐在周五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前述文章并没有遭到封杀。他说,"你的消息不实。这些报道还在,没有被弃置不用。"
文章高级编辑劳丽·海斯(Laurie Hays)的说法与他相同。
温以乐和彭博的其他几名高管拒绝讨论他和香港记者及编辑的电话会议。
几名驻香港的彭博员工说,温以乐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他的首 要关切是保证继续有记者在中国工作,而不是保护公司的收益。即便如此,他们说,温以乐还是给电话听众留下了清楚的印象,那就是公司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报 道范围在收缩。一年多一点以前,彭博和自信的中国领导层进行了角力,后者已经表明,自己不惮于对越界的外国新闻机构施以惩罚。
2012年,彭博新闻社刊登了
一系列文章, 内容和一些中国领导人家族的私人财富有关,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新任总书记习近平的家族,此举令中国政府大怒。此后,彭博新记者的居留申请遭到拒绝,它对国 有企业的金融终端产品销售也有所放缓,这么一来,彭博在中国的业务损失惨重。中国官员已一再表示,对中国领导人财产及个人生活的新闻报道属于越线行为。
一些彭博员工觉得公司目前的立场是不愿意越线,他们为此深感不安。更广泛地说,彭博的立场提供了新的佐证,说明了无数外国新闻机构在中国的两难困境,因为他们面临压力,既要进行报道,又要维持业务。
彭博在2012年6月刊登关于习近平家族的文章之后,中国官员下令封杀了彭博新闻社的网站。目前,中国大陆的服务器依然不能登录该网站。试图以新的常驻身份进入中国的彭博记者都没能拿到居留签证。
彭博的财经新闻终端订制服务年费超过2万美元(约合12.18万元人民币),是彭博主要的创收利器。中国官员勒令一些中国公司不得购买彭博的订制服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项业务在中国出现了放缓,这是对彭博总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的打击。尽管如此,今年7月,
彭博依然获得了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更新执照,得以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报道财经新闻。
其他一些新闻机构也经受着同样的压力。2012年10月,《纽约时报》的网站刊登了一篇和时任总理温家宝的家族财富
有关的文章,此后即遭屏蔽,被封的还有《纽约时报》新创的中文网。跟彭博一样,《纽约时报》的新记者也没能拿到驻华记者签证。
近些年,作为一追求速度的金融新闻服务机构,为了拓宽业务基础,彭博的一些编辑鼓励记者进行野心勃勃的调查性报道。有时,这种咄咄逼人的报道方针引发了道德问题,比如今年5月,彭博被迫承认,为了在报道中获得优势,他们的记者
窃取了终端客户的登录数据
不过,调查性报道也带来了一流的奖项,最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对中国领导人家族财富的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的主要作者包括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和夏雷(Shai Oster),他们还是近日关于某大亨的前述报道的主要记者。
彭博的编辑自始至终都意识到,在中国行事需要小心谨慎。两名员工说,彭博已经创建了一个机制,允许编辑给一些文章添加正式出版前的内部编码,确保这些文章不出现在位于中国的彭博终端。这种机制已被常规性地用于涉及中国政治的文章,包括关于习近平家族的那篇文章。
彭博社内部围绕最近这两篇和中国有关的文章的争论发生之 时,正值该通讯社两位高管预定的访华之旅即将成行。彭博社的员工称,母公司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首席执行官丹尼尔·L·多克托罗夫(Daniel L. Doctoroff)预计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前往中国。而腰缠万贯的公司创始人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也曾在今年秋天告诉《福布斯》(Forbes),自己计划在明年1月卸任纽约市长之后不久前往中国,"代表公司做一些演讲"。
最近几天,前述关于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前途未卜的消息慢慢传出,彭博社由此饱受指责。周五晚上,香港影响力强大的媒体公司壹传媒(Next Media)旗下的动画部门发布了一段在线卡通视频,讽刺彭博社的自我审查。壹传媒对中共持批评态度。
向《纽约时报》介绍自10月以来的混乱状况的是彭博社的四名员工。因为害怕失去工作,他们要求匿名。
看过那篇文章的彭博社员工称,傅才德和夏雷最近的那篇文章关注的是中国一个富甲一方的企业家,该企业家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些前任和现任常委的亲属存在金钱联系。政治局是中国权力最大的政治机构。
前述员工称,直到10月末,没有哪个编辑对这篇有关大亨报 道表示过严重反对,尽管那时文章已经历了广泛的编辑和事实核查。最后的编辑阶段始于9月。一些员工称,位于纽约的两名高级编辑海斯和乔纳森·考夫曼 (Jonathan Kaufman)对文章进行了编校,对其充满热情。公司的一名律师也一样。这名律师曾在10月初审阅该文章,只是建议做一些措辞方面 的小改动。
温以乐也看过这篇文章,并提出了一些小建议。
这些员工称,考夫曼曾于10月飞抵香港,未对文章提出严重 反对。从10月中旬起,驻港记者和编辑没有听到什么来自纽约的消息。这些员工说,后来,海斯和考夫曼告诉驻香港的记者,那篇文章不会被发表。第二天,文章 的主要记者傅才德和夏雷参加了纽约方面举行的一次电话会议。员工们称,纽约的编辑称文章缺乏"确凿的证据",还说全世界的亿万富翁都和政府关系密切,而且 除了彭博社已在2012年的系列文章中报道过的内容外,文章并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新信息。
"他们坚称毙掉那篇文章是出于编辑方面的原因,不是政治原 因,"一名员工补充说。被问到是谁决定不发表这篇文章时,海斯说是她自己,还有其他四名编辑,其中包括蒂姆·坎松(Tim Quinson)。对5月那起报道丑闻进行内部审查后,彭博社于9月任命坎松为新一任质控编辑。海斯称,首席执行官多克托罗夫没有看过文章。
之后,在10月29日晚上举行的最终电话会议上,主编温以乐与香港的四名记者和编辑进行了谈话。
员工称,他给出的最重要理由是,彭博社可能会被赶出中国。
"他是从新闻而非销售的角度这么说的,"一名员工说。温以 乐还说,自己读了大量有关外国记者在第三帝国(Third Reich)治下工作的材料,希望能制定出一项策略,可以尽量延长彭博社留在中国的时间。"他说自己正在研究相关例子,关于新闻机构如何在纳粹德国工作, 如何得以留在那里,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写作,"这名员工说。
传达给驻港记者和编辑的讯号很清楚:文章暂时不可能发表。
一周之内,另一名驻港记者凯茜·陈(音译)(Cathy Chan)的一篇文章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员工们表示,在与纽约方面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议后,这篇文章被叫停了。文章概述了中国领导人的子女,即"太子 党",是怎么在外国银行得到工作岗位的。这种雇佣行为已经受到了审查:8月,美国多家报纸报道称,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正在调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意在查明该银行雇佣中国高官子女是否是为了在中国赢得业务。
一名员工称,凯茜·陈被要求去找更多书面证据,减少对消息人士的依赖,但对这种报道而言,这个要求很难达到。这名员工说,"一些高层正在大幅度提高报道的门槛。"

转载自 nytimes 
http://goo.gl/gZZ5ks

Tuesday, November 12, 2013

三中全会闭门操作 网友调侃像地下党行动

11月9日开始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星期二结束。被称为将引领中国步入改革深水区、绘就未来改革总路线图的三中全会,将出台习李施政系统性纲领,因此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不过,有关三中全会4天会议情况因当局保密工作甚严,外界所知不多,都在翘首以盼。因而有网友调侃三中全会更像地下党搞聚会。

海外的博讯网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星期一,也就是第三天的会议结束了,但奇怪的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没有有关大会镜头和视频,甚至连大会的文字报道都没有,这是历届三中全会未出现过的现象。有分析人士向博讯称,会议应该出现了重大分歧。按常规,大会前基本精神和要做的事情早已成文,大会只是讨论、修改、通过,到现在还没有会议信息公开,应该是分歧太大,可能原拟定的改革方案遇到不少阻力。

而据中国媒体报道,按照惯例,三中全会星期二闭幕当日晚间将只发表公报,这种新闻式的公报,主要介绍这次会议全貌,重点指出会议的主要精神,透露出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而全会最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会在几天后公布。

北京政治评论人士、前经济学周报副总编高瑜星期二对美国之音表示,中会一贯非常神秘、对外透露的信息很少,只是在结束后才发公报,不令人奇怪。

她说:"中会从来都是最后发个公报配图片,也许有点视频,基本上都没有。他说连个新闻都没有,我说这不是党代会,党代会从开幕就开始报道了。它从来就是这样,中会一贯是闭门会议。"

由于三中全会是闭门会议,"嗷嗷待哺"的中国媒体也只能以专家言论性文章助阵,预测三中公报内容。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也只是"蜻蜓点水",而人民日报也只能牵强地称广州恒大在亚冠决赛中赢得冠军是对三中全会的一大献礼,以填补有关三中全会的新闻。

于是就有了中国网友调侃全会为"地下党聚会"的留言,但却遭到全力唱好全会的各个网站和论坛的狂删。而设在美国的"微博解密"则还原了其中一些。

有网友说,"北京开了一天的会吧?保密搞得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地下党聚会呢!"还有网友说,"执政这麽多年了,还和地下党似的!"

另一网友说,"北京开了三天会,滴水不漏,一点动静都没透露出来。海峡对岸的国民党也开19大,会场外乱乱哄哄,被扔了1000只鞋,每个代表仅吃20元的盒饭。"

还有网友将三中全会比作考试,其成绩决定中国的命运,但是作为家长的民众却都在考场外焦虑等待。

更有网友批评,"各大网站都挂了专题,结果全会是闭门会,会后才发公报。大红专题下空荡荡的,全是一堆说过来翻过去的废话。"

不过,在台湾海峡的对岸,中国国民党11月10日也召开了全代会。据报道,这次全代会本应9月29日在台北举行,但因担心示威者抗议并向马英九丢鞋,改在台中举行,结果还是遭到大批情绪激动的民众的示威,抗议总统兼任党主席,并向马英九丢了至少7千只鞋子,引发网友调侃说,国民党可以开个旧鞋店了。

有香港媒体评论说,国民党的19大等同于去年中共的18大,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国民党已经接受了民众示威抗议是民主社会的常态,而共产党则仍陶醉于自己营造的一面倒的欢呼。一连四天的三中全会一如既往的黑箱操作,连中共官方记者都无法对会议的日程、与会情况等作出报道。

转载自 VOA http://goo.gl/26Qwz3

Monday, November 11, 2013

路透驻华资深记者签证被拒

路透社派驻北京的一名资深记者申请常驻记者签证,近日被中国政府拒绝。他成为最新一名被中国政府拒绝签证申请的外国记者。

*被中国拒签 没说明理由*

路透社驻北京资深记者慕亦仁(Paul Mooney)11月9日从路透总部获悉,他的签证申请被拒。慕亦仁的工作签证去年到期后,一直向中国政府申请新的常驻记者签证,在等待了8个月之后,中国外交部11月8日通知路透社,他们不打算给他发放新的签证。中国外交部没有说明拒签的理由。

《纽约时报》11月9日发表了记者杰安迪(Andrew Jacobs)的一篇关于慕亦仁被拒签的报道。慕亦仁的记者生涯有30年是采访报道跟亚洲有关的新闻事件,此次被拒签之前的18年都是常驻北京的记者。

慕亦仁对纽约时报说,他的职业生涯在中国。他从来没有想到在中国的记者工作会以这种方式结束。他对此表示遗憾和失望。慕亦仁的前次签证由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担保。

*利用多种手段压制不讨喜的外媒报道*

慕亦仁被拒签让外界更加关注中国通过其经济实力、签证和互联网控制等手段,压制外国媒体不讨中国政府喜欢的报道文章。

报道举例说,财经媒体《彭博新闻社》和《纽约时报》中文网站已经被中国政府封了一年多。之前,这两家新闻媒体发表了中共高层领导人的亲属聚敛财富的调查报告。彭博和纽时的记者申请到中国的常驻签证也一直在等待中。

而《纽约时报》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在2012年最后一天被迫离开大陆,因为他的签证延期没有批下来。有报道说,他签证延期没获批准是因为该报发表了温家宝家族巨额财富的报道。

*报道中国侵犯人权受惩罚*

慕亦仁对纽时记者说,他怀疑中国拒绝发给他新的签证是对他持续报道中国侵犯人权的惩罚。他说,今年四月他向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提出签证申请时,接受了领馆官员的面谈。他被问到以往的文章,还被要求解释对诸如西藏等微妙问题上的立场。面谈结束之前,领馆官员"不加掩饰地威胁"慕亦仁说,"如果我们给你签证,我们希望你在报道中更加平衡。"

有推特网友称,慕亦仁是最关心中国人权状况的外国记者之一。

藏族知名作家唯色在得知慕亦仁被拒签之后,在推特上写道,慕亦仁是最早对她进行专访的外媒记者,报道《Unfree thinker》发表于2007年初的《南华早报》。唯色在推文中说,几天前,他还专门介绍了我的法文版新书《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她说,感谢Paul,一直以来的关注。

慕亦仁现年63岁,目前住在加州伯克利。

香港《苹果日报》最近曝光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做的内部讲话。习近平据报严厉批评"普世价值",称"普世价值"是敌对势力跟中共争夺阵地,争夺民心,争夺群众,最终达到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中共领导的目的。他说,对于散布普世价值的言论,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Sunday, November 10, 2013

共党三中全会怎么不发布消息?

开了两天了,居然没有一点消息。除了国内网站要保持和党中央高度一致外,把新闻专题网站搞成了血红色外,没有其他什么特别消息。到处都写的是改革,不过具体怎么改,却没有说。

开几天?快结束了吧?

薄熙来支持者成立“中国至宪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薄熙来的支持者成立"中国至宪党"。

"中国至宪党"的发起人、女教师王铮是闻名的公开"挺薄"者,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副教授,她曾因公开号召挺薄被拘。

王铮对路透社表示,成立"中国至宪党"合法合理,该党推选薄熙来为"终身主席"并将此写入党章,并将成立通告通过快递邮寄给中共在内的中国其它8个党派,人大政协等机构,并请秦城狱方转交给薄熙来。

目前尚不清楚薄熙来对此表态。

该党号称"是由支持'共富'实践反对违宪改革的主张者组成的,致力于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至高无上权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

"不会被捕"

中共自从1949年夺取政权以来,就一直没有批准任何反对党成立。路透社分析认为,历史显示中共不会对"中国至宪党"手软。

王铮接受路透社采访被问及是否担心被捕时说:"我们不怕。我认为我们不会被捕。"

王铮去年就曾高调致函中国全国人大前委员长吴邦国,对当局处理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方式提出质疑,并要求"依法面见薄熙来"。

王铮一直反对对薄熙来的审判表示,薄熙来可能违反党纪,但并"不违反国法"。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官方对此事件的反应。

转载自 BBC http://goo.gl/Y40O7Y

彭博恐遭报复自我审查叫停中共负面报道

美国彭博通讯社被曝光涉嫌自我审查,公司高层因担心遭北京报复、损害在中国的利益而叫停两篇有关中共高层家族与商界密切关系的调查报道。

纽约时报援引彭博通讯社驻香港职员的消息报道说,彭博新闻共同创办人、总编辑温克勒10月底阻止发表有关一些中共政治局现任和前任常委的家人与中国一名富商秘密财金关系的报道;而11月初,再喊停一篇有关中国某高官子女获外国银行聘用的报道。

报道说,彭博总编温克勒解释说,叫停报道是为了防止引发中国当局惩罚, "被踢出中国",是仿效纳粹德国时代外国媒体在德国的生存之策。温克勒否认永远禁止这两篇报道发表。

据报道,自一年多前发表一些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国多名领导人的家人聚敛巨额财富的报道后,彭博通讯社遭到中国当局的报复,去年至今,记者的驻华申请被驳回,而彭博最盈利的金融咨询终端机租赁业务也遭受打击,多家中国企业被勒令不准向彭博定购相关服务

北京看点:天安门撞车事件动机浮出水面 可能是为报复清真寺一年前被强拆

尽管我本人不喜欢这种暴力,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如果真如以下报道所说的,我反而很同情人家维族人,以下是voa的报道:http://goo.gl/uXXLJ8


发生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的10•28撞车事件继续引发海外舆论的强烈关注。根据今天外媒采访在撞车中死亡的乌斯曼•艾山(Usmen Hasan)家乡的一名前地方官员的说法,艾山一家三口在天安门前撞车死亡是为了对一年前的10月28号他筹款建造的一座清真寺改建部分被拆毁的报复。

中国官方媒体在天安门金水桥10·28事件发生后不久,确认艾山为肇事车辆的司机,他的车在天安门广场撞死两名游客后起火烧毁。艾山、他的妻子和母亲当场死亡,他们都是来自新疆西部边远地区的维吾尔族人。

《纽约时报》援引自由亚洲电台星期三对新疆西南部的英阿依玛克村(Yengi Aymaq)村长阿木提•吐尔地(Hamut Turdi)的采访,讲述了去年发生的一次强拆事件。

吐尔地说,当地政府认定清真寺的新建部分为非法建筑后,派出一个拆房队,由100名武装警察作后盾,进行了强迫拆迁。当局切断了清真寺的供水,拆毁了一个为传统葬礼做准备用的院子。

*为村民报仇*

吐尔地对自由亚洲电台说,"我觉得乌斯曼•艾山那样做很可能是为了给村民报仇。"在这起事件之后,这位村长被免职。

中国政府认定"10•28"事件是海外东突恐怖分子经过严密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 活动。CNN报道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当局的结论质疑之后,中国多家官方媒体发表社论,对CNN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官方控制的中华网论坛上,五毛党更是群情激奋,留言称:"支持新疆恐怖分子的CNN滚出中国!""滚出去,美国佬,滚出去cnn,大力支持拉登!"有中国网民甚至称"欢迎CNN的记者到中国,但是只要我看见,肯定用汽车撞死他们"。

吐尔地村长的叙述给人们弄清这件撞车事件的真相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新的事实。《纽约时报》称,他的叙述会给中国政府的定性造成麻烦。

据纽约时报援引吐尔地村长的描述,村民们花了3年时间集到20万元人民币,在2011年得到所需的许可证后,修建了皮拉勒清真寺。吐尔地说,在拆毁违章建筑时警察和村民发生对峙,当时是33岁的艾山站出来说服了聚集的村民,让他们在警方绝对优势面前让步。

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的时候,吐尔地说,艾山"站在人群中劝大家散去,他说,'今天他们赢了,我们输了,因为他们带着枪,而我们什么都没有。不过别担心,有那么一天我们自己也能做点什么。'"吐尔地引用艾山的话说,并补充说,人们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艾山的母亲,她"为儿子感到自豪,亲吻了他的额头"。

吐尔地指出了另外一个细节:警方和村民对峙和捣毁事件发生在2012年10月28日。一年后的10月28日,艾山和他的母亲以及(有中国网民称)他的怀孕妻子一家三口在天安门金水桥死于惨烈撞车并造成另外两名游客死亡,四十多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