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北京的外交挫败与其体制和理念的僵滞 -- 刘晓波获诺奖谈起

如果说刘晓波获诺奖以及围绕颁奖所展开的一些博弈让北京当局遭受近年来最大的外交挫败的话,那我们不能不说,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挫败是必然的,而且相当大程度上也是北京当局自己造成的。

当局自毁形象
几乎所有人,无论是反对还是赞同将这奖授予刘晓波的人,在一点上却都是意见一致,那就是:是北京当局有力地"助选",一错再错,成就刘晓波获奖。先是抓捕,后是重判,且不谈国际人权标准,就是用自家定下的法律也很难成立的重判,让举世为之哗然,连亲北京者也羞于为之辨护,为刘获奖奠定基础。此为一错。

其次,动用外交力量施压,阻止诺奖委员会颁奖给刘,火上浇油,造成诺奖委员会必颁奖于刘晓波而不可的态势。—— 试想,外交副部长亲自施压,此事绝不可保密长久,诺奖委员会如不颁奖于刘晓波,定难逃指责,亦再无道义信度可言。此乃二错。

颁奖后,几近破口怒骂,上纲上线;内,严厉打压人权活动人士的庆贺;不遵法律,随意禁止公民出入国境,限制刘晓波夫人等人人身自由;外,逞强施压,违背外交惯例,阻止外交人士出席颁奖仪式,予人蛮横无礼的印象;应者寥寥,脸面大失。此乃三错。

三错叠至,致使其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进一步证实中国人权状况的不良,也为颁奖给刘晓波的正当性提供了最切实的证据,让化费天文巨额经费借奥运和世博刻意在世人面前营造的盛世太平图景大打折扣。—— 以各种世界媒体报道数量和热度、持续时间以及受关注度来看,对刘获奖的报道甚至要远高出对世博报道。这一切不可谓不是北京自身言行所致。

必然的挫败
近几年,随中国的国力日强,奥运的举办,中国的一些领导人、政治精英骄狂之气日长,在官方的有意推动下,民众中的民粹自大、民族主义情绪也有抬头之势,奥运,世博,"万邦来朝"那种旧日帝王的梦想在某些领导人和一些做惯了帝王子民的心中不断地膨胀。

同时,因利益牵涉日广,与各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摩擦日多,人们对中国扩张的疑虑也日增。此外,中国内部社会的不公,腐败的漫延,与权利缺失相关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让中国官方在处理内部事务上所具有的道德资源丧失殆尽,常要靠金钱和暴力来维系基本的稳定,此类事实也渐被外人了解。

那些希望中国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改善人权状况、走向政治开明的中外人士在僵硬不变甚至是恶化的现实前挫折感日生。内部激进变革的声音渐起,外部要求中国承担起与其国力相应的对外、对内的道义责任的要求高涨。

刘晓波因此形势获奖,此形势亦因刘晓波获奖中方的表现而在外人眼里得以强化。如果说内部搞维稳的"人民内部问题人民币解决"的方法在暴力的协作下还可以暂时地具有些效果的话,在国际范围内,一味迷信金钱和强力,以为可以就此拒斥一切他人的批评,让一切人就范,我行我素,就难免低估他人的道德水准和反感,遭受挫败也就是早晚之事。

羞恼不代表正义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以它认可的原则和价值授予刘晓波此次奖项,北京感到愤怒羞恼。但除非诺贝尔和平奖不再关注人权,不再将人权的保护视为和平的条件,除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认可这些原则和价值,不再认可体现这些价值形式之一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和平奖就此声名狼藉,那长长的从马丁·路德金到曼德拉、萨哈罗夫等获奖者名单也不再让世人感到敬仰,否则,继续批评抗拒诺贝尔奖,就只会让中国蒙羞。

而中国如不能以谦和、大度、自信的泱泱大国的姿态涉足世界事务,无法表现出某种道德感召力,人权状况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国人不能享有对权力的批评和监督,中国就无法避免他人的批评,更无法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也就注定无法达成其稳定持久的崛起,很可能面临一个尴尬甚至是受到敌视的外交环境。

体制和观念的僵滞
从这挫败和造成这挫败的错误中,我们可以窥见出北京当局面临的一些深层问题。例如,如果那些外交官不懂以官方方式去施压诺委会是不符惯例、可能效果恰得其反的话,这些外交官显然是不称职;而如果是明白此理却依然不向领导人说明或只是奉令办事,则透露出领导人对外界的缺乏了解以及体制的僵滞。

用一种阴谋论来看待诺贝尔委员会授奖刘晓波一事,用极端民族主义加阶级斗争的话语来批判诺奖这个决定,再再显示出官方观念的陈腐,话语的混乱和新理念的阙如。

北京一贯宣称维护其现有制度和价值的绝对性,视为其"核心价值",但我们除理解其捍卫现在权力体制意味着什么之外,却从来无法确切理解其捍卫的价值究竟为何?共产主义?儒家思想?……价值的缺失,不仅是北京方面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部合法性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也是其无法在国际上获取其所渴望的软实力的根本。

围绕刘晓波获诺奖一事所产生的波澜可能随颁奖仪式的举行而有所平静,但其对内对外的造成的影响深远。显然,中国政府将持续面对如何处理来自外界释放刘晓波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内部反应。

在面对一个因汇率问题造成的针对中国的经济利益同盟的同时,一个具有具体诉求的要求改善中国人权状况的新的"统一战线"也将形成。在释放刘晓波这个诉求上,中国除了会得到那些北韩、古巴,委内瑞拉之类的国家支持外,绝不会有更多国家轻易表态站在中方的立场上。

更糟糕的是,上述提及的在促使刘晓波获奖上北京犯下在外人看来的诸种愚蠢、进退失据的现象,从中国的现行体制及其官方奉行的意识形态的角度看,似乎也是具有某种内在必然且难以避免地将继续在处理其他内外问题上表现出来,或许直到更大的危机爆发或者一些带根本性的调整作出后才可能得到解决。

历史性选择
不过,北京不是没有改变这种困局的可能。如不妨以友直,友谅的待人态度,就将刘晓波获奖看作是他人对其一个严厉的批评和督促,闻过则喜,从释放刘晓波开始推动民族的和解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进行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调整。

是长治久安还是危机不断?要王道还是行霸道?这不仅将取决于北京政权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也体现在其如何对待他者,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期望,体现在如何对待刘晓波这个诺奖获得者囚犯身上。北京的领导人将面临历史性的选择了。

转载自 BBC http://goo.gl/7J3tZ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